◎本報記者 雍 黎
金秋十月,秦巴山下,浦里河畔的重慶開州高新區,一片山、水、產、城和諧共生的美景。園區內工廠有序分布,一輛輛滿載產品的大貨車停在廠房外,準備將這里生產的反滲透膜、鋰離子電池等產品運往歐洲、中東等地。
近年來,開州區堅決貫徹“在保護中開發、在開發中保護”的發展理念,大力發展綠色高新產業。開州高新區是開州區發展綠色高新產業的核心。這里正奮力打造重慶重要的綠色工業集聚區,加速向國家級高新區的目標邁進,不斷壯大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,努力構建支撐有力、產業優化、智能先進、畝產高效、生態良好的三峽庫區“智造重鎮”。
梯度培育創新主體
在開州高新區重慶海通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展示區,董事長余景海向記者演示了他們的水處理技術:他將一杯渾濁的水倒入一臺水處理設備中,隨著設備的運轉,原本渾濁的水迅速變得清澈透明。經過設備過濾后的水,其總溶解性固體物質(TDS)值從原來的300PPM降至10PPM以下,遠遠優于直飲水標準。
“這就是我們的反滲透水處理技術,它能夠過濾掉水中直徑為0.0001微米的雜質,如離子、有機物、細菌、病毒、重金屬等。”余景海說。
反滲透膜被譽為水處理行業的“塑料芯片”。此前,我國這些產品主要依賴進口。然而,隨著重慶海通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國內企業的崛起,國產反滲透水處理技術逐漸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,搶占部分國際市場。
開州區科技局局長邱軍政介紹,開州區積極支持開州高新區建設,形成了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政策環境。區科技局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、科技型企業,按照初創期、成長期、成熟期三個階段分類指導、精準施策、逐級培育。重慶海通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便是開州高新區梯度培育的成果之一。
目前,開州高新區已累計入駐科技型企業186家、高新技術企業80家。德凱實業、天致藥業已進入上市輔導期,亞特藍、海通環保、冪天科技、植本環保、佳寶成等9家企業也進入了上市企業儲備庫。
大力支持綠色工業
在碧綠的浦里河畔,重慶市紫建電子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紫建電子”)展廳內展示的產品琳瑯滿目。紫建電子是一家專門生產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的高新技術企業,企業2011年在開州高新區誕生,如今的用工規模已超5000人,年產值超10億元,并獲評“國家級綠色工廠”,實現了由小到強的華麗蛻變。2022年,紫建電子成功登陸創業板。紫建電子副總經理湯崇院介紹:“公司從勞動密集型企業變為高科技企業,走出的每一步都離不開園區政策的培育和支持。”
近年來,開州高新區努力探索在山區庫區走一條含綠量高、含金量高的綠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路子。40平方公里的開州高新區,在智能制造、化工醫療、智能家居、電子信息等產業細分賽道上展現出勃勃生機。
開州高新區黨委副書記張隆祥告訴記者,圍繞紫建電子、德凱實業、天致藥業、亞特藍等一批龍頭企業,開州高新區“1234”現代制造業集群正在崛起:“1”即電子信息主導產業;“2”即先進材料、智能制造兩大支柱產業;“3”即食品及農產品加工、生物醫藥、新能源產業三大特色優勢產業;“4”即現代中藥、智能家居、玄武巖纖維、農機裝備四大戰略“新星”產業。
“我們在工業布局、功能分區、環保安排等方面,都按照山區庫區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思路進行一體規劃、一體實施。”開州區委副書記、區政府區長楊宏介紹,為了推動綠色產業發展,開州區為開州高新區制定了綠色產業圖譜,嚴把招商引資的關口,將高耗能、高排放和低水平的項目拒之門外。同時,為綠色企業大開方便之門,該區出臺了支持綠色工業發展的若干政策,并堅持數智賦能,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。
目前,開州高新區數字經濟的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近40%,高新技術企業產值占園區GDP的60%,綠色GDP總量位于山區庫區前列。
向新、向高、向綠,開州高新區正以蓬勃的生機和活力,書寫著三峽庫區綠色發展的新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