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畔悠悠,輕語時光,我是李汶聰。這里是開州區融媒體中心為您呈現的《湖畔輕語》欄目。今天,我要為大家分享的作品,是來自王永威的《秋天,詩意中的開州》,歡迎您的收聽。
“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勝春朝。”劉禹錫的《秋詞》仿佛為開州的秋日描繪了一幅生動的畫卷。在這詩意的季節里,菊花如雪,銀杏似金,楓葉如火,層林盡染,構成了一幅斑斕的秋色圖。
晴空一鶴排云上,碧霄之上詩情便隨之飛揚。朝霞流金,晚霞溢彩,云淡風輕,遠山如黛,藍天映襯著白云,紅黃交織于碧樹之間。秋風送爽,滿袖風香,秋水長天,詩意盎然,不經意間,秋韻在湖中蕩漾,詩意在心中流淌。
宋代趙企的《秋日泛西湖》中,“湖光山色共爭秋,一點塵埃無覓處。”其實更適合漢豐湖的秋日泛舟,亦如一幅流動的畫卷,碧藍天空,舒散白云,輕柔湖水,粼粼波光,構成了一幅“接天蓮葉無窮碧,映日荷花別樣紅”的秋日湖光山色。畫舫緩行,直通云端,詩意盎然。
在這湖光秋波的畫卷中,雄偉的廊橋如龍臥波,嶙峋的文峰塔似劍指天,共同構成了漢豐湖的標志性景觀。荷塘邊的景色,更是別具一格。雖已入秋,荷葉漸黃,但那艷麗的花朵卻在秋風中翩翩起舞,宛如“舞低楊柳樓心月,歌盡桃花扇底風”,為觀賞者獻上最后一場精彩演出。
步入桂花林,花團錦簇,宛若仙境,塵世之煩惱,盡隨微風而去,唯有桂花香,縈繞心間,似李清照“知否?知否?應是綠肥紅瘦”之細膩,又似王維“空山新雨后,天氣晚來秋”之空靈。忽有一陣輕風拂過,桂花隨風飄灑,如細雨般灑落,鋪就一地金黃。細小的桂花,編織成一張金黃的地毯,閃耀著金色的光芒,宛如天工開物,美不勝收。
移步于秋葉若碧的鄉村,野菊的芬芳撲鼻而來,那是“秋菊有佳色,裛露掇其英”的清新。從繁華的都市走向層巒疊嶂的田間,眼前是一片沉甸甸、平展展、黃燦燦的稻穗,那是“稻花香里說豐年,聽取蛙聲一片”的豐收景象。層層疊疊的稻田里,那一束束顆粒飽滿的稻穗,盈溢著成熟的喜悅,宛如一群謙遜的農夫,在秋風中默默奉獻。金黃金黃的稻穗,仿佛是一重又一重散著金子的海浪,波濤搖晃著稻谷,宛如金山在滑坡。
繼續向北走去,眼前展開的是一幅秋日山間的畫卷。山坡上、山坳下,一片色彩斑斕的景象映入眼簾。路邊的樹葉經霜后,由青變黃,轉橙泛紫,仿佛是大自然的調色板,將秋天的色彩涂抹得淋漓盡致。
山澗中的一泓秋水更顯得澄澈、明凈、沉穩。如同“清泉石上流,竹影溪邊舞”的寧靜。碧水映著藍天白云,水面上漂著黃葉,秋波粼粼,銀光閃閃。這水,這葉,這光,仿佛在訴說著秋天的故事。“秋風吹渭水,落葉滿長安”,在我的眼中,這絲毫沒有賈島所寫的凄涼,而是一種秋水綿長,靜謐悠閑的氣象,讓人心生向往。
秋天的開州,每一處景致都如同詩篇中的華美詞句,每一片落葉都仿佛承載著詩人無盡的深情。正如白居易所吟詠的,“秋來未覺身猶健,霜后始知花更紅”,這里的秋天,不僅洋溢著“長風破浪會有時,直掛云帆濟滄海”的壯志豪情,更蘊含著“落霞與孤鶩齊飛,秋水共長天一色”的寧靜與深遠,以及“疏影橫斜水清淺,暗香浮動月黃昏”的淡雅與意境。
它如同“白露未晞,秋水共長天一色”的遼闊畫卷,展現著秋天的壯美;又似“寒蟬凄切,對長亭晚,驟雨初歇”的深情詩篇,訴說著秋天的故事。每一絲風、每一縷光、每一滴露,都仿佛是詩人的墨跡,是畫家在時間的長卷上留下的濃墨重彩。
開州的秋天,宛如一首未經吟詠便已流傳千古的詩篇,又似一幅永不褪色的流動畫卷。它不僅是詩人筆下揮灑的多情,畫家筆下細膩的描繪,更是旅人心海中那抹永不磨滅的永恒印記。仿若“相看兩不厭,只有敬亭山”,在這片土地上,人們得以悠然忘卻塵世的紛擾,懷抱自然的溫柔,靜心聆聽生命的脈動,感受歲月的呢喃低語。
秋天的開州,是詩,是畫,更是故事。廊橋蜿蜒如龍臥波心,文峰塔挺拔似劍指蒼穹,荷塘畔芳姿綽約,野菊香飄四溢,稻田金黃一片,山澗清澈見底,這些景致交織成了一曲秋天的交響樂章。正如“山色空蒙雨亦奇”,在這曲旋律中,人們得以尋覓心靈的慰藉,領悟生命的奧秘,體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真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