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革開放之初,許多開州人踏上了外出務工之路,南下打工創業、北上務工經商、西行植樹種地、東進建城筑路,形成了叫響全國的“北京開館子,上海拆房子,廣東辦廠子,新疆種樹子”的勞務品牌。白鶴街道四勝村的孫賢均就是勞務大軍中的一員,他在上海拆房子,賺得盆滿缽滿。
“人不能總想著自己,必須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!”孫賢均言行一致,出資硬化拓寬了四勝村2組的公路,安裝路燈30盞。每逢春節、端午、中秋、重陽等節日,他都會購買米油等物資,探望慰問村里的特困戶、低保戶等群體,贏得了父老鄉親的一致好評。
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
1997年春節剛過完,孫賢均便踏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,歷經70個小時的長途跋涉,抵達上海,成為了一名拆遷工人。盡管每日需工作10多個小時,但薪資并不豐厚。在從事繁重勞動的同時,孫賢均時刻留意著身邊的商機,夢想著有朝一日能自己創業當老板。
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,經過近10年的積淀與籌備,2006年,孫賢均組建了自己的拆遷隊伍,從家鄉帶來了工人160名。首個項目大獲成功,他因此賺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。憑借誠實守信的品格、精湛的技術以及安全“零事故”的記錄,他在拆遷領域贏得了極高的聲譽,承攬的工程越來越多。
2020年,孫賢均整合資源與力量,提供更加高效、安全、可靠的拆遷服務,投資2000萬元,創立了上海滬眾置業有限公司,自任董事長一職。
他樂善好施值得我們學習
“每逢重陽節,孫賢均都會為村里的特困戶、低保戶、重殘病弱等群體發放米油等慰問物資。”白鶴街道四勝村黨支部書記楊清祥告訴記者,從2010年開始,孫賢均就積極投身公益事業,捐資捐物達百萬元。
“人不能總是為了自己活著,還是應該為家鄉做實事,為村民辦好事,這樣活著才更有意義。”孫賢均對親朋好友總是這樣說。
2012年,孫賢均斥資70萬元,對四勝村2組的1.3公里村組公路進行了硬化并承擔無償維護工作。今年,他又投入30萬元在村里安裝路燈30盞,改良四勝村2組柑橘30畝。在脫貧攻堅期間,他積極參與捐資助學及基礎設施建設等活動。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,他主動捐贈防疫物資,深入防控一線,為疫情防控貢獻力量。
“孫賢均從朋友處得知大德鎮一名低保戶面臨幾千斤稻谷滯銷的情況,立刻驅車前往,將低保戶的稻谷全部買下,打成米后分裝成袋,送給村里的弱勢群體。”白鶴街道駐四勝村干部王道均說,孫賢均這種樂善好施的精神,值得我們學習。
民宿大院助推鄉親共富
“我不僅帶回了資金,更將大城市的優秀文化、先進技術和先進理念帶了回來。”孫賢均說。
昔日“闖天下”,今朝“燕歸巢”。2023年,孫賢均重返四勝村,斥資800萬元改造周邊群眾的住房,打造出美輪美奐的孫家大院,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光。孫家大院(重慶)民宿經營管理有限公司也隨之成立,為四勝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。這一舉措不僅推動了當地旅游經濟的蓬勃發展,還帶動了相關產業的興盛,讓昔日寧靜的鄉村煥發勃勃生機,村民收入增加,笑容滿面。每逢周末或節假日,游客絡繹不絕,昔日滯銷的土特產如蔬菜、雞鴨蛋及家禽等,如今成了游客爭相購買的熱門商品。
“孫賢均還計劃投入500萬元,對孫家大院周邊的民房進行免費改造,實現設計、風貌、裝修和綠化的統一,確保和美庭院的稱號名副其實。”楊清祥介紹道。
如今,孫家大院(重慶)民宿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已吸納20名村民就業,他們每月平均工資超過3000元,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動力。
記者 熊瑛 文/圖